眼尖的聽眾朋友應該有發現,這個週末再度蟬聯台北票房冠軍寶座的「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在台灣可是提早了美國將近兩個星期上映。這說起來也算是漫威公司行之有年的的操作模式。自從2010年的「鋼鐵人2」以來,幾乎每一部漫威電影都會在海外市場先「試水溫」,然後才在美國本土發行。而台灣因為觀眾都很捧好萊塢商業大片的場,幾乎每部好萊塢電影都能開出不錯的票房表現,而且賣座情況甚至比美國還要高出好幾倍,所以也常常被排在搶先北美上映的名單裡面。

根據漫威影業的總裁兼製片Kevin Feige的說法,當初會想出這種發行策略,只是聽說亞洲很多地方在5月1號有勞動節假期,所以在2010年和2011年的時候,把北美預計在5月初暑假檔期上映的「鋼鐵人2」還有「雷神索爾」第一集,在一些海外市場提早到4月底就上映,看能不能多搶到一點票房。沒想到效果好像還不錯,從此一試成主顧,之後的漫威電影無論是排在幾月的哪個檔期,也幾乎都遵循這個模式,讓海外市場可以先上映。

在以往比較一般的情況下,好萊塢電影的全球票房大概就是北美票房的兩倍,也就是說北美票房大概佔全球票房的一半。不過近幾年因為海外市場,比如像是中國大陸的觀影人次和票房收入就不斷在成長,對許多好萊塢的商業大片來說,無論是超級英雄系列電影,還是砸大錢做特效的災難片,或者有大牌明星加持的動作片,有些時候在海外票房的加總,甚至會佔全球總票房的七成以上。尤其以今年北美票房疲弱不振,許多老牌大片商抓不準北美市場口味,紛紛押錯寶的情況來看,大概也會覺得學漫威這樣,先把一些不確定會不會在北美賣座的電影,丟到海外先上映、試水溫也是個辦法。如果之後在北美賣不好,也不怕先上映的海外市場,被北美觀眾的負面評價影響;至於如果在海外先上映的反應不錯,搞不好還可以順便回頭拉抬一下北美市場的聲勢。

既然提到好萊塢電影在全球市場的發行,大家應該有知道最重要的第一步大概就是片名翻譯了。像「雷神索爾3」的副標「諸神黃昏」是來自北歐神話的典故,在日本的發行商就覺得在日本知道這個典故的人太少了,不夠響亮也沒有共鳴,所以把它改成「Battle Royale」,也就是日本校園恐怖電影「大逃殺」原本的片名。所以「雷神索爾」第三集在日本不叫「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而是「雷神索爾3大逃殺」。

像這樣為了貼近觀眾而針對特定市場取片名的情況,在台灣和中國大陸也很常見。大家應該也聽過,早年中國大陸盜版猖獗,一部電影可能有好多個片名在市面上流竄,而且都是亂翻一通。在網路上最廣為流傳的的當然就是把「Top Gun (捍衛戰士)」翻成「好大一把槍」的這個笑話。當然現在中國大陸文化水準普遍提升,這種程度的笑話應該沒什麼機會再出現,但是兩岸在很多歐美電影的片名翻譯還是不大相同,某種程度也反映了兩地發行商的行銷需求,總是希望想出一個最合當地觀眾口味的片名。比如說最近上映的災難片「Geostorm」台灣就叫「氣象戰」,而大陸則是叫「全球風暴」;剛剛提過的賣座恐怖片「It」,台灣直接翻譯成「牠」,在中國則是叫「小丑回魂」;再度重啟的「奪魂鋸」系列在中國大陸則是變成「電鋸驚魂」系列。

至於透過片名翻譯創造票房奇蹟最經典的例子,就不能不提當年全球賣座超過5億美金,在台灣被翻成「第六感生死戀」的「Ghost」。當時台灣的發行商就是因為覺得香港和中國大陸翻譯的片名「人鬼情未了」沒特色,不如「第六感生死戀」更有效果,才會堅持要用「第六感生死戀」這個片名。果然後來一炮而紅順利吸引到台灣的觀眾進戲院,在台北賣出了超過1億2千萬的超高票房,也開啟了日後各種以「第六感」做為片名的先例。

「條條大路通電影」由片商公會製作,大器堂Aaron策劃執行。

(雷神索爾3導演 Taika Waititi,取自維基百科,Gage Skidmore提供)



本文出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1108/24518726.htmlarmani exchange 專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柏毅遣衷齡矗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