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資料照片)前言

  若說美國總統與世界應有之關係,下面這句話恰中要點:「美國總統應該運用其國力及理念,與世界共同對抗挑戰以建構理想的國際社會」。然而當今川普却不此之為,單人獨騎扮演「Lone Ranger」(獨行俠),在此一美國家喻戶曉的兒童故事中,尚有一位印地安隨從。(此故事曾拍成電影,著名演員強尼戴普(Johnny Depp) 就演此隨從。川普嗓門大,忠心隨從也有一些。他在2017年元月二十日上任後,新聞卻多令國際社會震驚。其中最讓地球村為之震動的則屬1)退出TPP ,2)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其它一些改變如要在美墨邊境修萬里長城,重修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訂),3)改變對華態度,4)向歐盟討錢等等不一而足。他在2017年6月1日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世界各國大嘩,對川普此舉,先是難以置信,後再失望灰心,再就是求取補救妙策,尋找再出發的路徑。

  從川普之行事風範上,可以瞭解到他應是一個具有彈性及變化性之商人性格。然而從過去半年多的觀察中,就發現川普不是一個標準的商人,因為商人首重信用,再求變化。總而言之,重大問題還是應有適應性的。事實上,他的適應性不大,獨傲的改變却成為他血腋中最重要的成份。一般國家領導如此作,僅限於對國內或某一區域,然而美國不是一般國家。從1945始,美國就是世界強權,在1945~1990年45年間與蘇聯共治世界,製造了冷戰。自1990年迄今28年更成為獨霸全球之單極超強。美國的重大國際政策,不僅影響到週邊國家,甚至廣及整個地球村。今天川普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是將地震傳給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一改變可能禍延多年,影響之大莫此為甚。

「美國第一」,「美國優先」

  這兩個名詞自川普上任後,大家聽都聽厭了。台北的朋友早在20多年前就聽到類似的口號,祇是內容不全一樣,當時喊的是「台灣第一」,「台灣經驗」,領頭喊的政客為了政治目的,大喊這些一聽就過癮的文宣口號,今天好像不再有人這樣喊了。是的,「XX第一」不能亂喊,要喊得知道其出處,否則也祇好引來白眼不屑也,正因「XX第一」其來有自,加拿大總理格魯道就正式拒喊「加拿大第一」,他說他不夠資格。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夠資格將這樣的文宣喊得大聲呢,大概祇有美國人了。這是因在17世紀初來自英國的清教徒不滿英國國教之迫害,至新大陸建設一個新的屯墾區。作為傳教士的溫士普(John Winthrop)1625年在麻省屯墾區說這些清教徒(Puritan)得到上帝之眷顧將居住在「山巔之城」(a city upon a hill )。人們由是認為他們與其他移民不一樣,是上帝所選出的人。而有了「例外主義」之提倡,也就是說他們是例外的,是與眾不同的。或有人問其麼是例外主義,當時人們均認為例外也就是「第一」的意思。因此,就很少聽到其他國家人民也自稱「第一」了。盼望某些政客以後不要再鬧這樣的笑話了。

亞洲國家之焦慮

  川普之如此率性令致國際村的鄉親們頓失所峙,有些茫然。不過仍需整理出頭緒,以為應付。首先被美國甩掉的「TPP」盟友,非常焦慮,這是因為日本除了跟著華府作小弟外,尚無實力與聲望代替美國作龍頭。其他國家也祇好放棄重組TPP之宏志。中國明白表示不想淌這灘泥水。

  安倍的打算是一椿典型的美國式遊戲;「打不贏就加夥」(If I can not win I will join you),明白表示希望加入「一帶一路」(Silk Road Initiate)計劃,他總算看清楚,未來的「絲路計劃」將成為亞洲經濟的火車頭,再不加入就太晚了。他並於2017年5月31日與大陸國務委員楊潔箎在首相官邸會談,希望與中方合作「以外交手段和平解決北韓問題」。

  就東盟國家而言,可以引用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之批評:「應讓中國來領導TPP。據目前情勢以觀中國祇會經營RECP,而不會來參加TPP了。新加坡外交部長在香格里拉會談(Shangri-La Dialogue)時,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表示願與中方再修友好關係。由於星在歐巴馬最後一任時刻意投靠華府,引起中方不快,僅派財政部長至北京參與「帶路」論壇,這一談話顯出新加坡急於與中方對話,他並且聲稱TPP變掛,東盟是最大受害者。他並強調中國在世界具領導地位。

  在香會舉行時,美國國防部長講了一番不是北京所樂意聽的話。他認為美將遵守「台灣關係法」出售武器與台灣,也認為南海有自由航行權。事實上,美軍艦在南海自2016年10月直至2017年5月24日始有驅逐艦杜威號(SSS Deway)駛進南沙群島,美濟礁十二浬處。未如歐巴馬時經常至南海「自由通行」。

多國尋找領頭羊

  自從川普於2017年6月10日公開否定了「巴黎氣候協定」後,各國政府及民間群起不滿,很自然地發現美國自滿於「美國第一」,「美國利益」之口號中。却忘却了領導世界之重責大任,這對多數開發中國家而言,確是件大條。

  尤有甚者,日本眼見花旗「大哥」閃身不見,尋尋覓覓祇有中國或可協助。因此也就借著「一帶一路」之話題,也想向東南亞國家技術輸出。其中以交通、電訊、金融等基礎建設為主。目標是在2020年前投30兆日元。

  金磚五國之「媒體高峰會」於2017年6月7日在北京召開,面對美國放棄主導世界之地位,五國立即凝固同盟力量,從加強媒體合作計劃開始,力推更多的合作計劃。就在同一月之7日至10日,「上海合作會議」在哈薩克舉行,鑑於美國放棄「巴黎氣候協定」,「上海合作組織」八國)一致認同團結才有力量,才能共同推動氣候變遷有關重大工作之事項,(按今日在哈國已有五所孔子學院),可見中哈關係密切。

  此次「上合」會議中,印度、巴基斯坦成為正式會員,印總理莫迪也欣然參加,並與習近平舉行工作會議,雙方各講了一些塲面上的話。莫迪態度轉趨溫和,這是因為印與巴基斯坦自此由「上合」觀察員成為正式會員。而中、俄二國是「上合」組成時之創會者,由於「上合」八個會員國佔了全球四成人口,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大家也瞭解到團結才是唯一選擇。

  川普上任立即宣佈退出TPP,而未顧及到「國際義務」,就在偏激思想下,作了如許離經叛道,不符國際軌道之行徑。不論是原所有盟友均為之茫然,難以判斷這是川普之遊戲嗎?尤其在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白宮後,歐盟國家也開始慢慢認識到這位生意人與一般政治人物不太一樣了。其它如要求墨西哥付費建萬里長城,歐盟諸盟員付「欠」美之維安費用,大家開始知道此位素人不但未照前任總統政策延續,反倒推翻歐巴馬之重要政策。人們始瞭解到川普不可靠也。

  亞洲一向跟隨美國走的要屬日本了,安倍在川普上任前就猴急般的衝向紐約之川普大廈,試圖說服川普不要放棄TPP。誰知川普不改初衷,仍然棄TPP於不顧。這一絕情表現,迫使日本另尋盟友,期待與北京關係有所改變。日本在環顧亞洲周遭後,認定印度人多地大,可以拉攏,以利誘使印向日購買核能設施。事實上,日本早在2015年年底就與印合謀構建「亞非自由走廊」。雙方共作領頭羊,將非洲、伊朗、斯里蘭卡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建構此一廣泛基礎建案,日印這樣作就是要與北京主導之「帶路計劃」對著幹。印度並在2015年12月12 日召集非洲54國及27個城市代表共3000人會於印度古吉拉特邦首府。這一雷聲大未下雨的政治運作已然消聲。

  不特此也,日印曾計劃協助斯里蘭卡修建海港。印度將印度洋及東非視為印度之後院。日本則表示在未來的東亞扮演要角,代替美國。然而當2017年5月「帶路計劃」論壇開議時,日也派員參加,還表示考慮加入。就在同時,印度則杯葛「帶路計劃」,反而擬插手南海,企圖在此區域內建設「海嘯預警系統」。事實上,南海海域少有可能發生海嘯。

  印度的反中情結無時或無,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拒絕參加2017年5月於北京舉行之「帶路論壇」,然而最尖銳的一次舉動則為悍然於2017年6月初拒絕中國之敦睦艦隊訪問。美國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認為這是由於中國與巴基斯坦過於親近之故。其真正原因是由於地緣政治考慮,印對中國軍艦來訪深有考慮。不過就長期而言,中印合作是唯一的選擇。

  在日本與印度出力下,拉攏越南及澳大利亞密商組成「反陸聯盟」之可能。這種小型聯盟就是有心人玩弄國際政治之結果,然而越、澳均與中國有更深一層之經濟關係,知道中國今日經濟力量之強大,這就說明了在國際江湖上,若是「大哥」不在,小弟當然要取而代之。美國今日棄友獨行,導致國際間本有之秩序為之淪喪,而這些小弟也無力建構新的國際秩序。

裂縫的世界秩序

  美國在二戰將終時,即以世界領頭羊之姿態為未來世界秩序畫好了藍圖。自1945年以來,先是受到了蘇聯共產國際之挑戰,然而在1990年蘇聯集團解體後,美國就獨領風騷,成為單極超強,在後冷戰時期未受到任何國家之挑戰,然而現任總統川普却企圖支解這一基礎堅實之美製世界秩序,世人反應未及,餘驚留存之餘,也要面對現實,找出自救方案。

  自救之道最易上手的就是另尋明主,或是再找與國,總不能孤單的在國際村遊蕩。這一現象就發生在2017年6月初於星國召開之「香格里拉會談」(Shangri-La Dialogue)期間。往年會議常聚集於美國引導與國讉責北京在南海區域之表現,今年却非常平靜。美新任國防部長馬蒂斯循例作講。儘是老話,也未引起參與者之熱烈討論。中方代表則見縫插針認為美防長所言代表美之外交政策已見空洞更缺少框架。

  東盟國家面對已有裂縫之美製世界秩序,祇有開放心胸,與北京拉拉關係,企圖在「帶路計劃」上有利可獲。不過這並不表示美國就不再過問南海現況,因為美軍方在南海問題上是最鷹派的,就在2017年6月8日還派戰略轟炸機B-1B飛到南海,並與早先已到達之神盾級飛彈驅逐艦(DDG-104) 軍演。可見華府祇在貿易上與中合作,然而在南海却沒見明顯之讓步。這就是當前中美在處理敏感問題之策略。

結語

  川普上任迄今實施之外交舉措,令人不得不認為川普可能已走向孤立主義,然而並不全然如此。例如他擺明要與ISIS作一決戰,並在2017年6月14日派出三架長程戰略轟炸機在俄羅斯外海自由飛行,表示不向任何國家示弱。同時他也知道,要維持霸權,武力就是後盾。因此他在歐巴馬連續多年減少國防預算後,猛然大幅度增加。從社福、對外援助、政府費用等方面搬來鈔票送到國防工業手中。如果今天就斷言美國是孤立義者,恐怕未見全貎。或有識者就大膽地設想,當美國放棄TPP、「巴黎氣候協定」等重要國際運作後,北京就應填補空檔,在「後美國時代」挺身而出,領導世界,這祇是一種想法,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美國之能在二戰結束後成為地球村之村長,是各種因素促成的,不會因為一個總統就改變了美國外交政策之精神,而此精神用另一個說法就是入世為霸之傳統概念。是以在美國祇是在外交政策作了些異類動作,並不表示就真的要去作山中修士了。

  在中國崛起之後,有些學者專家或倡言美國衰敗論,事實是即使美國走向衰敗,然而其實力仍在。如要成真,怕還要等不少日子。中國此時能作的,仍需以經濟為後盾多交與國,為善世界,培養軟實力。給予各國看到中國人之溫良、和平之天性。再加上增強武力,未來總有領導世界之一天,祇是不可天天想就對了。作為一個旁觀者,須密切觀察川普的是,美國真的就不甩「美國價值」而祇顧「美國利益」嗎?就美國241年歷史觀察,美國地處兩洋,不可能關起門來重彈「門羅主義」舊調,與他國畫清界線。現實主義之國際關係基因是這樣排列的:武力→霸權→國家利益。川普從岔路上正走向掛著「美國利益」牌子的這條大路。「美國價值」這條路則只有夕陽(sunset boulevard)陪伴了。

                 (作者李本京為中美文經協會榮譽理事長,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榮譽教授) 
【中央網路報】



來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703/22893632.htmlburberry burberry風衣 burberry圍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柏毅遣衷齡矗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